X 关闭
大邑县䢺江镇位于成都市西部山区,近年来,䢺江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成都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创新资源、场景、产业、机制、组织“五个活化”为抓手,盘活闲置资源资产,营造多元场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态修复和价值转化,让有限的资源“动了起来”、分散的资源“聚了起来”、闲置的资源“用了起来”、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活化”资源,实现要素聚集。紧扣成都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市”的改革契机,重新规划布局,激活林区各类资源。一是调优发展定位。将䢺江镇纳入西岭雪山冰雪运动功能区核心区规划建设,与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等景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全力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二是集成土地资源。全域实施“场镇改造+生态移民”工程,清理盘活林区矿区国有闲置用地、废弃工矿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1000余亩,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三是盘活公有资产。整合林区、矿区、镇村闲置办公用房3800平方米,用于配套共享停车场、应急避难 场所等市政功能,引入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变办公设施为市政旅游设施。四是集聚人才资源。增设文旅人才专项资金 200万元,引进文创旅游服务、林创产品开发等专业人才落户120人,吸引林区矿区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等回乡创业就业500 余人。
“活化”场景,实现价值提升。深挖本土文化,以不落痕迹的美学应用场景设计,展示绿水青山生态颜值、场镇山居生活景象和历史文脉乡愁记忆。一是营造旅居生活体验场景。沿斜江河打造“乐山、亲水”滨河生态景观,沿主街布局“拾景”“听语”等文创空间,引入退退摄影、斜源书局等时尚体验项目,充分彰显慢生活特质。二是营造在地文化街区场景。实施“街区共建行动”,发动群众捐出1000余老旧物件布置街区小景,建设“煤矿景 观”“药廉文化”等节点20余处,实现林区矿区在地文化与公共空间和建筑形态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三是营造网红打卡消费场景。运用空间美学理念,建设“大邑白瓷”“情人滩”等网红打卡点,过去的黑水秃山变成绿水青山,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场景活化创造了物业价值和就业机会,通过住房、商铺出租或自营,林区、矿区及场镇居民家庭户均年收入由7万元增长到10万元。
“活化”产业,实现林农文旅融合。立足现有基础,用活旅游流量,带动林区矿区发展。一是开发林创产品。依托大邑“黄柏” “䢺江青梅酒”等地标产品,与省林科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开发青梅果酒、大邑古茶、药香抱枕等系列林创产品,通过街区展示体验和线上销售,2022年实现营业额8000余万元。二是打造民宿聚落。实施“精品民宿+川西林盘”计划,建成运营“如也”“箸山月” 等主题民宿和精品民宿70余家。三是发展运动康养。立足䢺江镇1万亩青梅、3万亩“三木药材”和82%森林覆盖率资源优势,推进林地规模经营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引进成都华海公司投资建设集生态种植观光、田园采摘体验、精品民宿度假于一体的林农文旅综合体。
“活化”机制,实现多元共建。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企合作,遵循商业化逻辑。一是建立“管委会+国有公司”运行机制。西岭雪山冰雪运动功能区管委会整体入驻䢺江镇,组建招商与企业服务部、产业发展与宣传营销部等专业团队,提供“一行一策”“一企一策”专业服务。发挥大邑县城乡集团国有平台的支撑作用,统筹规划建设景区街区公共配套设施,参与项目包装策划和开发运营。二是创新“集体经济+企业”共营模式。组建林区矿区集体资产公司,通过合约出租、参股保底分红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在丰富林区矿区业态的同时,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产权归属集体的61间商铺,出租率由2019年的20%增长至如今的90%, 租金由12元/平方米/月上涨到20元/平方米/月,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200余万元。三是探索“项目清单+乡村合伙人”合作机制。建立项目清单发布制度,先后发布涉及林区矿区场景营造、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社区志愿服务等项目32个,引入左图右史书院等22家企业和团队参与林区、矿区、林盘、小镇开发运营。
“活化”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一核三治”,促进人心融合。一是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建立“街区党委+集体经济组织”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将街区划分为35个网格,75%的网格长由党员担任。组建街区商家联盟,引入“3+2”读书荟等社会组织,培育社区自组织16个、志愿者队伍6支,共同参与林业资源保护开发与街区发展治理。二是促进新老村民融合。建立街区业委会, 民议民定《社区居民公约》,引导新老村民向新市民转变,培育“爱家睦邻•幸福太平”街区文化。打造“共享中心”,建成共享经济“双创”空间,组织新老村民开展 “小手拉大手”“最美阳台”“最美院落”等评选活动,实现人心融合。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镇便民服务分中心政务直办、民事代办,增设物业管理、电商物流、新经济培育等便民服务功能,探索社区律师和乡贤“坐诊”服务机制,建强“无讼空间”,建设旅游公厕3处、智能充电桩5个、直饮水设施12个,多点布局休憩凉亭、长椅,营造共享书橱、共享厨房等开放空间,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圈。
大邑县䢺江镇生态价值转化的主要成效与经验启示: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实现发展空间优化。䢺江镇通过因地制宜、全域规划、科学布局,拓展了林区矿区发展空间,实施了场镇改造,优化了林区矿区形态,提供了发展载体,保护了生态环境。 因此,实现林地林业生态价值转化必须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优化空间布局,才能更好地提升区域价值,赢得发展红利。
二是注重全域统筹实现资源要素盘活。䢺江镇打破矿区行政建制壁垒,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理,集中林地、建设用地、工矿用地资源,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打破原来资产“小、散、低”现状,集中清理运营,解决了“发展载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实现了美丽风光变身美丽经济,促成了生态红利催生长远发展。通过引进文创旅游服务、林创产品开发等专业人才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等回乡创业就业,解决了“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因此,实现林地林业生态价值转化必须扭住“人、地、钱”等关键要素,最大程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注重场景营造实现产业业态升级。䢺江镇注重塑造美学空间,营造文化场景,打造乡愁记忆,锻造林区矿区独特个性,增强了产业的吸附力、游客的吸引力和居民的幸福感。同时,注重营造消费场景,植入文创、时尚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目前,“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产业特而优”发展模式已经成型,诗意栖居山水生态公园场景全面呈现。实现林地林业生态价值转化必须打造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多元消费场景,才能塑造出独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业态和品牌形象。
四是注重治理创新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䢺江镇打破原来林区、矿区、农村各类组织、各类服务平台、各类人才等聚合不够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管委会+国有公司+集体经济+农民”“项目清单+乡村合伙人”“老村民+新村民”等多元模式创新,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更加高效,便民服务更加优质,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因此,实现林地林业生态价值转化必须鼓励村集体、农户与外来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在共建共治中共享产业增值收益。(朱虹、丁延武)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