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336个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我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保护了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传承发展了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中国之声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特别策划《中国传统村落》,在乡村里看见中国,在乡音里解开乡愁。
(资料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双龙村航拍图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古时被称为“敕勒川”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中部,坐落着融合了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双龙村。双龙村所在的土默川在历史发展中,地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界地。既出现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也呈现过“夹道离离禾黍稠”的农耕景象。几百年来,人们在这片水草丰美的肥沃土地上努力劳作、繁衍生息。
双龙村是走西口先民的落脚地。自清朝康熙年间实行募民垦殖起,双龙村凭借水旱码头的自然优势,引得晋陕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纷纷来租垦种田、经商贸易、开办作坊。走西口的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双龙村。当地流传的“仰尘房、砖墁地、花腰墙子、红躺柜”,把双龙村的整体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仰尘就是天花板,上面搭天花板,下面是砖墁地,再配上平躺的红躺柜。
双龙村的传统文化以晋陕文化为主,也吸收借鉴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里,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各民族共同生活、交流,形成了双龙独具特色的多元传统文化。经过村民们几百年来的传承创新,双龙村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当地民间传统艺术,包括刺绣、二人台、炕围画、布贴画等。
双龙村居民家中的炕围画
“花腰墙子”是在双龙村乃至内蒙古中西部流传的一种室内装饰画,叫“炕围画”。从前,人们在炕上烧火取暖,周围的墙皮极易脱落,弄脏衣物和被褥。于是,人们就开始在环炕的墙壁上作画,既美观,又能保护墙壁。今天在双龙村,很多居民的家里仍然还有炕围画。早期的炕围画大多是画风景,后来人们开始用炕围画画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故事。炕围画的内容寓意着吉祥如意,表达了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总台记者王惟嘉体验制作炕围画
漫步双龙村,街道笔直,民居错落。村中房屋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山西民居的特点。双龙村的民居早期为茅庵房,后来演变发展成为土坯房、砖房。20世纪70、80年代以前建设的民居多数为土木结构,80年代以后新建的民居多为合院式砖混结构。双龙村所在的土默特右旗境内90%以上都是这类合院式住宅,传统建筑讲究风水环境,追求吉祥气氛。窗户的方格中间都有雕刻的蝙蝠,寓意是幸福。鉴于其雨水量适中、不满不亏的特点,村民建造了三四十度的房顶坡度,还可在房顶上储存、晾晒一些粮食。双龙村的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处处都体现了双龙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双龙村一角
2023年,双龙村凭借其独特传统文化跻身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双龙村史》中写道:“因本村历史至今迁移不断,流入频繁,故有‘双龙不欺外来人’之美誉。不论新户老户,不论南北地域,不论民族,和睦相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在双龙这片土地上,勤劳朴实的村民不断传承着传统文化,让这片小村庄被更多人认识、熟知、热爱。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价值,也体会了中原与游牧文化的完美融合。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双龙村的故事,不妨来到这里亲身体验这份独特的魅力。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