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刘昊宜(广西大学)
4月2日,一则“上海的垃圾桶在哪里”的话题冲上热搜。有网友表示,“自从搞了垃圾分类,上海的垃圾桶就集体消失了”“整条路找不到两三个”,还有许多垃圾都丢在了路边的共享单车车筐里。(4月2日 澎湃新闻)
实际上,这并不是上海的垃圾桶配置问题首次引发争议。2022年7月,有市民致信上海市委领导信箱,称实施垃圾分类以前马路上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垃圾桶,而现在走几公里都不一定能找到垃圾桶,极不方便,并希望能增设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同年8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也有代表提出了“关于科学配置公共场所垃圾桶的建议”。然而大半年过去,垃圾桶优化配置的效果似乎不尽人意。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颁布了“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国内第一个经由人大立法而强制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并按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细设置、总量减少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废物箱设置。在笔者看来,上海市撤销垃圾桶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实现“垃圾不落地“,管理部门试图通过撤销垃圾桶,来减少市民在公共场所丢弃垃圾的频率,逐步减少垃圾生产量来顺利推行垃圾分类。
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路边垃圾桶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单个垃圾桶承载的垃圾量增加,有时垃圾甚至会溢出垃圾桶,这无疑会破坏市容环境。同时,由于找不到垃圾桶,人们只能将垃圾拿在手里或装在包里,待找到垃圾桶再丢弃。然而有的垃圾由于自身特点,比如带有油污的外卖盒或零食包装,若长时间拿在手中会弄脏衣物,无奈之下部分人会选择将其丢弃在路边,甚至连共享单车的车筐也被当成垃圾桶。如此一来,原本是为了推进垃圾分类,提升市容市貌的“撤销垃圾桶”,反而起了反效果。
诚然,将垃圾丢到共享单车车筐里并非值得推崇的事,但笔者认为随手乱丢垃圾也并不能全然“怪罪”于市民素质。实质上公民素质相较过去已有了很大提高,爱护公共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但将在外产生的垃圾带回家再按照分类标准丢弃,这对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市民而言终究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归根结底,该问题仍归咎于垃圾桶的消失。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久发展的事业,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就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这便要求有关部门在工作时,真正做到实地调研和精细化设置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一刀切”,幻想“一步到位”。长远来看,当市民寻找垃圾桶带来的麻烦和困惑远超垃圾分类的主动性时,环保将变成一种负担,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将面对更大挑战。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